旋风文学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卷三 经解序三(第1页)

孙泰山春秋尊王发微序

宋晋州孙明复先生庆历间隐居泰山①,学《春秋》,著《尊王发微》十二篇,以教授弟子。

范文正、富文忠两公言先生道德经术宜在朝廷②,召拜校书郎、国子监直讲,后官至殿中丞而卒。

方先生卧病时,天子从韩忠献之言③,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家录其书,藏于秘阁。

案唐以前诸为《春秋》说者,多本三传,至陆淳始别出新义④。

柳子厚所谓明章大中⑤,发露公器者也⑥。

先生之书,因淳意而多与先儒异。

故当时杨安国谓其说戾先儒,而常秩亦言其失之刻。

石林叶氏谓其不达经例,又不深礼学,议者殊纷纭。

虽然群言异同,必质诸大儒而论定。

欧阳子言:“先生治《春秋》,不惑传注,不为曲说以乱经。

其言简易,明于诸侯大夫功罪,以考时之盛衰,而推见王道之治乱,得经之义为多⑦”

而朱子亦谓:“近时言《春秋》者,如陆淳、孙明复,推言治道,凛凛可畏,终是得圣人意。”

绎二子之言以读先生是书,则《春秋》大义,诸家所不及者,先生独得之,又岂可以说之异同而妄议之也哉!

【笺注】

①孙明复:北宋初学者孙复,字明复,晋州平阳(今山西临汾)人,因曾隐居泰山,世称泰山先生。

在经学领域注重探寻本义,不惑传注,开宋代以义解经的风气。

②范文正:北宋思想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范仲淹,字希文。

谥号文正,世称范文正公。

富文忠:宋时名相富弼,字彦国,洛阳(今河南洛阳东)人。

曾封郑国公,故称富郑公。

元丰六年卒,谥文忠。

③韩忠献:北宋政治家、名将韩琦,字稚圭,自号赣叟,相州安阳(今河南安阳)人,谥忠献。

④别出新义:唐代经学家陆淳以为《左传》长于叙事,但宣扬《春秋》“大义”

,则不如《公羊传》和《谷梁传》,开宋儒怀疑经传的风气。

⑤柳子厚:唐文学家、哲学家柳宗元,字子厚,世称柳河东。

明章:表明。

大中:《易·大有》:“《大有》,柔得尊位大中,而上下应之,曰《大有》。”

王弼注:“处尊以柔,居中以大。”

高亨注:“象大臣处于尊贵之位,守大正之道。”

后以“大中”

指无过与不及的中正之道。

⑥发露:显示。

公器:共用之器,这里指醇正之学术。

⑦欧阳子: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《秋声赋》一文中曾自称“欧阳子方夜读书”

此段文字出自《欧阳修集》卷三十《孙明复先生墓志铭》,与原文略有差异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